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转作风 提效能】市中心医院作风革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3-07    作者:宣传科 张博洋    来源:     点击:[]

自“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渭南市中心医院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在全院掀起一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的革新浪潮。各科室立足岗位实际,将专项活动融入工作全流程——从急诊抢救的“秒级响应”到护理培训的"闭环管理",从解决“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的智慧破题到构建“服务型管理”的住培生态,渭医人以创新实践诠释着“时间即生命、效能即质量”的深刻内涵。

优化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智能手环重构急救黄金时间窗

在急诊医学领域,“时间即心肌,时间即大脑”不仅是行业共识,更是与死神赛跑的铁律。面对胸痛、卒中患者稍纵即逝的救治窗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引入智能手环管理系统,将传统急救流程升级为可视化、可追溯的“数字生命线”。

174C3

“智能手环不仅记录时间,更在重塑急救文化。”科主任高峰解释道,“当溶栓准备时间从过去的‘大概半小时’精确到分秒,每位医护都能实时看见自己的‘时间成绩单’,这种倒逼机制让团队形成了条件反射般的时效意识。”

从患者进入急诊大门开始,预检分诊、影像检查等核心环节均被纳入时间监控,如同给急救流程装上刻度尺。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DNT(入院至溶栓)时间平均缩短至40分钟,最短可达13分钟。近两月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量同比增长60%。

精准施教+闭环管理提质增效共筑患者安全

传统大课式培训往往陷入“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困境——签完到便低头刷手机或交头接耳者不在少数,学习成效自然收效甚微。更堪忧的是,频繁的业务培训与护理例会常使夜班护士被迫牺牲宝贵的休憩时间,在疲惫中强打精神参会。这般恶性循环下,不仅培训质量难达预期,更暗藏医疗隐患:护理人员紧绷的弦终将失准,注意力涣散、反应迟滞易酿成诊疗偏差。

115C0

为破解这一问题,泌尿外科护士长孙娟丽介绍护理团队利用碎片化时间、构建学习新常态好做法、好经验:建立“教学-实践-评估”三位一体培训体系,首创“15分钟知识胶囊”每日晚交班,采用“2个知识点+次日小考+周总结”阶梯式学习法,形成PDCA闭环;推行“责任制交接清单”,要求重点汇报危重、特殊及新入患者情况,配合护士长主持的“护理安全日析会”,通过案例回溯与头脑风暴实现即时整改;建立“双重评估机制”,护士长晨间抽考与质控组专项督导并行,确保护理知识入脑、安全隐患见底,真正实现能力提升与职业幸福同频共振。

开启诊疗效率革新打破"住院日"困局

面对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的医疗痛点,渭南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针对“流程梗阻”这一难题打出一套组合拳。

17115

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作为破题关键:针对复杂病例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一站式”精准诊疗方案将传统诊疗中半天以上的会诊响应时间压缩一半,从源头上避免因诊断迟滞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在流程优化层面,科室构建“检查零等待”响应机制:设立检查预约绿色通道,对因宣教疏漏导致的空腹检查失败等特殊情形,实行“当日协调、即时补检”的应急方案,使检查结果获取时效大幅提升。

提前落实“出院随访”管理模式,住院期间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安排复诊流程,让患者出院从“被动等待”转为“有序过渡”。

一位七旬旬患者家属感慨:“原本担心匆忙出院影响治疗,现在有慢病专家团队全程护航,不用来回跑就能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当医疗资源的高效流转遇见人文关怀的温度,缩短的不仅是住院天数,更是通往健康的距离。

服务升级重塑住培教育生态

当夜幕降临,科研教学科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这是渭南市中心医院住培教育服务升级的缩影。科研教学科构建起“全天候响应”的管理体系,夜班安排专人负责处理突发情况,确保住培医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此外,科研教学科一改往日“坐等上门”的被动模式,从过去等待住培医师和带教老师咨询,转变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13544

“1+1+1”帮扶计划成为关键的应试法宝。1名教学专干、1名优秀住培医师、1周强化培训,住培医师模考成绩实现跨越式提升:平均增幅达35分,更有学员单科成绩飙升60分,教学专干、优秀学长、定制课程的三维赋能为住培医师成长按下“加速键”。

“我们为住培医师建立动态档案,每次模考和薄弱环节通通标注出来,”科研教学科负责人陈茉说道,“教学主任督导帮助每位住培医师修正自己的‘学习轨迹’。”

从夜班值班制构筑的“24小时守护站”,到结业考核前的“冲刺训练营”,管理者的角色从“守门人”转变为“摆渡人”,诠释着服务型管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