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降本增效】从“棉签口罩”到“分级水表”——市中心医院全链条成本管控重塑运营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03-13    作者:宣传科 张博洋    来源:     点击:[]

当精准管理遇上医院成本的千头万绪,一场从内突破的精细化管理攻坚战正在渭南市中心医院全面打响。近日,渭南市中心医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成本管控工作实施方案》,从药品耗材到能源维修,从人力资源到后勤保障,全方位构建起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兵简政控成本机制创新激活力

在这场成本管控的“精细手术”中,市中心医院以“三定”破题、以机制创新增效,着力构建精简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医院计划全面推行“定编、定岗、定员”改革,科学核定科室编制,严控行政后勤人员规模。通过竞聘上岗、内部转岗等方式优化配置,减少职责交叉与岗位冗余,实现“人岗相适、一人多能”。针对非核心岗位,灵活采用劳务派遣等模式,降低固定用工成本。

医院强化聘期考核机制,打破“终身制”思维,对考核不合格者实施“降级”“缓聘”,推行“能上能下、择优聘用”。同时,完善人才保留体系,为核心人才定制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旨在有效降低骨干流失率。创新合同管理模式,规范编外人员权益保障,施行“1+5+N”阶梯式签约,既稳定队伍,又降低合同管理成本。

与此同时,医院加强与市人社局、卫健委建立联动机制,促进“申请见习单位”等政策落地,加速人力资源跨部门共享。新方案将推动医院从“人力冗余”向“人才红利”转型,打造精干高效的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耗材管控新方案全流程降本增效

医院为深化精细化管理、降低患者负担,从准入、采购、目录库管理,价格管控,配送商管理全流程发力,通过多种切实措施推动耗占比持续下降。

在准入环节,医院严格筛选耗材(试剂),优先纳入医保目录内产品,对高耗占比(≥50%)的新技术耗材实施“标红预警”,需经医务科严格论证后方可开展相关医疗活动。采购遴选方面,严格执行“两票制”,通过市场调研询价、二次议价等方式降低成本,对年使用金额超20万元的耗材试剂单品列为重点治理目标,推动单项采购成本降幅显著。针对检验类试剂,医院引入《检验类试剂配套医用设备免费使用协议》,要求供应商免费提供设备并承担维护责任,既降低采购成本,又确保服务响应效率。

在控费措施中,医院分品类精准施策:检验类试剂通过整合项目、统一品牌管理减少浪费;高值耗材建立“超常预警机制”,每季度分析使用数据并追责不合理行为;针对带量耗材,信息科优化系统实现动态监控,确保“带量采购”执行到位。此外,医院还加强配送商管理,每月核查阳光采购平台价格变动,对不配合降价的供应商采取处罚措施。

设备科负责人介绍道:“探索引入AI技术(如QFR、AICT-FFR)辅助降低耗材用量,并在公共区域放置‘智能医柜’,提供差异化产品,缓解医保政策限制下的临床需求。”

据测算,通过上述措施,医院预计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耗材费用占比将进一步优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运营效率,更将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细化管理“抠”细节 节能降耗显实效

能源方面从“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小切口”入手,能耗支出锚定5%的降幅目标,力争实现万元收入能耗指标持续下降。

在节电节水方面,医院推出“硬核”举措:院内二期公共区域照明实行智能控制,科室最后离岗人员须关闭所有电源且主动巡视公共区域照明关闭情况;空调温度设“红线”,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并严禁敞门开窗使用;水龙头漏水报修须20分钟内响应,按照轻重缓急及时修复,计划推行分级水表计量,精准追踪能耗漏洞。针对车辆清洗、电梯使用等细节,明确“车辆院内自助洗”“3层以下步行”等规定,将节能意识融入日常。

公务管理聚焦“绿色转型”:推行无纸化办公,文件未定稿前线上修改,非正式文稿缩小字号、双面打印;一次性纸杯专供访客,职工自带水杯参会;打印机墨粉“循环灌装”,中性笔、信封、曲别针“修旧利废”。同时,严控电话私用、传真冗余,鼓励用网络替代传统通讯方式。

设备设施管理引入动态调控:门诊LED屏、自助机按人流量启停,病房热水器定时开关;空调、照明责任到科,电梯使用倡导“能走不乘”。后勤物资库推行“零库存”采购,配送上门减少积压,并通过每日盘点、定期督导,杜绝浪费与损耗。

当然,新方案不仅降低运维成本,更让患者体验升级。公共区域售卖机延长急诊口服务时间,诊室自助机动态调整减少排队。这一系列改革,既是对国家绿色低碳政策的响应,也将为患者提供更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

精准施策降药费守好患者“钱袋子”

药占比在2025年锁定2%的降幅,为拆解这一目标,医院聚焦用药全流程精细化管控,通过“智能监测+制度约束”双轮驱动,推动药品成本下降,助力医院提质增效。

医院将强化用药监管“三道防线”:门诊处方实施“智能审核+定期点评”双筛查,对不合理用药实时预警并纳入绩效考核;住院医嘱通过临床药径管理,按诊疗指南规范用药流程,减少非必要药品消耗;针对销量异常品种启动“超常预警机制”,限量管理并定向反馈科室整改。

在药品采购环节,医院力推集采药品和基本药物“双优先”,同时优化新药准入机制,严控高价药、辅助用药引进,计划通过“替代消毒剂”等耗材,进一步压缩百元收入药品支出。

信息化手段成为控费“利器”,医院依托智能系统实现处方事前审核、用药动态监测。此外,医院将开展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通过案例剖析、绩效挂钩等方式提升规范意识。

“控费不是限制医疗,而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药剂科负责人强调,新方案在降成本的同时,将严格保障药品质量与供应安全,让患者以更低成本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成本管控是减少患者负担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用管理创新释放发展红利。”医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将成本意识深植医院运营的每个环节。在这场质量与效益的双向奔赴中,渭南市中心医院正以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织就公立医院提质增效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