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医疗动态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动态 > 科室动态 > 正文

渭医风采︱李冬纯:爱跟自己较劲的重症医学科医生

发布日期:2021-03-11    作者:王艳    来源:     点击:[]

1963年的寒冬,李冬纯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出生了,家里总共4个孩子,他是老大。

很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家里的情况时,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每年冬天不借红薯干,我们家都没法熬过去”,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他凭借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努力,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

为了一句话 他走上从医之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李冬纯从小就非常好学,他把自己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为了节省本子纸,家里土墙上被他用碎砖块写满了习题,写完再抹平重新写。就这样,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村里来到城里的高中上学。被问及是否因为自己学习好,才有机会上大学时,他说不是,弟妹们都学习好,但是家里唯一的一个机会给了他。所以直到今天,他仍然对自己的弟妹们很愧疚。

刚来到城里时,巨大的恐慌填满他的内心。由于一直在农村,从来没进过城,第一次去公共澡堂的他,吓得不敢脱衣服。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一个人走进了他的内心,就是他的英语老师。当看到李冬纯为了节省本子在操场地上做题时,英语老师注意到了这个好学的孩子,他把自己用完的备课本送给李冬纯当练习本,课余时间给他单独补课,就这样日复一日,老师的关心激起了李冬纯强大的求知欲望。

长时间相处下来,李冬纯发现老师的眼睛不好,经常用药,但是不见起色。有次他让老师去大医院看看,说不能耽误,得到的答案却是“进了庙门,不一定能见到真和尚。”也就是这句话,让李冬纯下决心学医,他想当个有真才实学的好医生。

跨学科挑战 打造地市级医院ICU

毕业后,他进了渭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工作。2005年,他负责筹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面对着这个国内仅有十余家、省内只有一两家的新兴学科,李冬纯又跟自己较劲起来了,他在心里默默念叨,要做就做最好。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危重患者抢救中心,重症医学科救治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是衡量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医院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为了做到更好,他带领几名医护人员从基本建设做起,绘制图纸、改造病房、制定制度、人员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科室初具规模。

科室成立后,他又开始潜心钻研和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每天都上网浏览医学知识,光是读书笔记他就写了30余万字。凭着自己爱钻研爱学习的劲头,使得重症医学科的业务水平不断扩宽延深,成功救治了肺栓塞、难治性心衰、严重多发伤、重症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患者2000余例。救成功率达80%以上,并有两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他也多次被省上邀请督导检查地市级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建设工作,同时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

救死扶伤 他牢记医者使命

重症医学科,两扇大门。墙外是家属的焦虑,墙内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抗争。作为科主任,他带领医护人员每年不断地重演一个个救死扶伤感动人生的精彩故事,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争光添彩。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他说,在病人面前我们是强者,但在疾病面前我们也是弱者。来到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在死亡边缘徘徊,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关注患者的症状。

每天一到科室,换了衣服他就直接到患者病床前评估患者,详细了解她们的病情变化。给患者前一天制定的治疗方案,第二天如果没有变化,他会重新制定方案,想要尽快看到治疗效果。他说ICU的病人,每分每秒都在走钢丝,病情耽误不起。而且一天的住院费用不便宜,身为农村孩子的他,想要尽可能为家属们减轻一些负担。

2013年国庆节前一天,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例年仅13岁的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来科室时,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呼吸机控制通气。望着孩子父母苦苦哀求的样子,李冬纯心里针刺般的疼,为人父的他能感受到家属的心情。于是,他放弃国庆休假,带领团队查阅资料,最后果断的采用血浆置换术为患者进行治疗。每次血浆置换期间他总是守在患者床旁,认真查看每一项参数,确保此项治疗顺利完成。

在李冬纯主任及团队的共同努力,2个月后,患者康复了。出院那天,患者的父亲握着李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李主任,是您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呀!”

灾难来临 他挺身出勇担当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请战书要求驰援武汉,并被任命为市级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在渭南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救治的2个月时间里,他带领全院MDT小组每日前往传染科查看会诊病人(本市共确诊15例),24小时随时会诊发热病人。

一次凌晨1点,他刚回家洗漱完,突然接到医院电话,有一危重患者需要确诊。他马上穿衣服赶到传染科,原来有一例发热患者,两次咽拭子采样均阴性,但是症状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如何确诊,是摆在大家面前一个难题。思虑很久后,他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给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为最终确诊新冠肺炎提供了可靠依据。此次诊断操作目前为全省首例且唯一一例。

新冠肺炎肆虐期间,为了减少疑似病人排查工作量,同时减少社会负担,他提出将降钙素原作为一项排查指标,这个想法与后来全国推行的疑似病人排查方法不谋而合;为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他利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针对机体免疫力弱的患者提出应用胸腺肽治疗,得到很好效果;与此同时,李冬纯还担任渭南市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救治专家组成员,工作中善于总结的他,组织科内骨干医师对所有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按照新版救治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救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工作中,李冬纯始终严格遵循国家指南和防治原则,带领团队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基本功,不断完善各项流程,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尽最大努力做到不漏诊、不交叉感染,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充分体现了医者大爱,医者担当。

从医33年来,他始终将科训“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记在心中。他坚守医德初心,像沧海一粟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用毫无保留的热爱,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医生这个职业,让医生这份平凡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