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恢复这么快,一点没耽误事!”10月26日,市中心医院病房内,康复良好的患者胡先生紧握医护人员的手,连连道谢。不久前他还因胆总管结石导致的剧烈腹痛备受煎熬,而一场精准的内镜下微创手术,让他迅速摆脱病痛困扰。
据了解,43岁的胡先生来自四川广元元坝区。约20天前,他在无明确诱因下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虽无发热、腹泻等其他症状,但病情在4天前突然加重。当地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为求进一步治疗,胡先生转至市中心医院就诊。
入院后,医疗团队为胡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结合外院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果及本院体格检查,确诊其为“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考虑到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经综合评估,普通外科二病区团队决定为其实施更为微创的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手术。
“手术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结石取出及鼻胆管引流等多个精细步骤,对操作技术要求极高。”手术团队介绍,手术需在内镜引导下精准定位并取出结石,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10月23日,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与娴熟技术,成功为胡先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腹痛消失,无并发症,于术后第三天康复出院。


一、认识ERCP: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能手”
ERCP,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带摄像机的十二指肠镜经口腔、食道送入十二指肠,再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向胆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借助X线摄片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同时完成诊断与治疗的技术。
它的“本领”十分全面:
• 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情况,可同步开展活检,还能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为疾病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 通过造影清晰呈现胆管、胰腺导管的解剖结构与病变位置,让“看不见的病灶”变“清晰可见”;
• 可开展鼻胆管引流、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下端取石等操作,既能为术前减轻黄疸,也能作为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 常用于获取病变组织、清除胆管/胰管结石,出现梗阻时可快速解除梗阻、排出积液,缓解患者痛苦。
二、哪些患者适合做ERCP?
若您或家人有以下情况,可咨询科室评估是否适合ERCP诊疗:
1.胆道疾病:胆总管结石、胆管肿瘤、胆道梗阻性黄疸等;
2.胰腺疾病:胰腺肿瘤、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管扩张/狭窄/结石等;
3.不明原因的胰腺炎,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4.需要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评估括约肌功能;
5.需获取胰管或胆管组织进行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三、ERCP的优势:让治疗更轻松、恢复更快速
相比传统开腹手术,ERCP的微创优势尤为突出:
• 微创无痛:腹部无任何手术切口,大幅减少患者术中创伤与术后疼痛,诊疗体验更舒适;
• 恢复快速:术后恢复周期短,通常1-2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减少患者身心负担;
• 适用广泛:不受多次手术后胆管粘连、患者年老体弱等因素限制,为更多高危、高龄患者降低治疗风险,提供安全选择。


自2021年起,渭南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逐步开展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相关手术600余例。ERCP技术借助内镜,经自然腔道进入胆管和胰管区域进行检查和治疗,该技术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等胆胰系统疾病提供了微创诊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的特点,为部分患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选择。
同时,逐步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经口胆道镜检查、胆道镜下胆管肿瘤射频消融等相关技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注重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的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