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静养就好?”错!住院期间卧床超过3天,血栓风险飙升60%!
无论是术后康复、骨折固定,还是重症监护,血栓都可能像“隐形杀手”般威胁生命。这份住院防栓指南,帮你和家属抓住黄金预防期!
为什么住院患者更易被血栓“盯上”?
-
三大高危因素:
血流变慢:长期卧床、麻醉后肢体活动减少;血管损伤:手术创伤、静脉穿刺、肿瘤压迫;血液高凝:感染、脱水、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
2.数据警示: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60%;重症患者肺栓塞死亡率超过30%。
二、住院防栓5大核心措施
1.动不了也要“动”!卧床患者专属运动法
踝泵运动(每小时做5分钟):
脚尖做屈伸运动保持5秒→脚尖下压绷直保持5秒;脚踝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每方向10圈 。
-
家属协助被动运动:
从足底向大腿方向轻柔按摩(避开伤口);膝关节缓慢屈伸,每日3次,每次5分钟。
2.机械预防:无痛防栓“神器
压力弹力袜(医用级)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通过气囊周期性充气,模拟“肌肉泵”作用,每日一到两次。
3.药物预防:精准用药才安全
常见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等;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
禁忌注意:
❌ 脑出血、消化道溃疡活动期禁用;用药期间观察牙龈出血、尿血等异常。
4.科学补液
术后饮水原则:
清醒后少量多次饮温水(无禁忌者每日2000-2500ml);心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遵医嘱控量 。
-
静脉补液:
避免输注高渗液体导致血液浓缩;监测尿量(>1000ml/天为安全值)。
5.警惕信号:这些症状立即报告医生!
下肢异常:单侧小腿突然肿胀、发红、温度升高;胸肺症状:不明原因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神经系统: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意识模糊。
三、家属必看:陪护防栓“三要三不要”
三要
✅ 定时协助翻身、按摩下肢
✅ 记录每日饮水量和尿量
✅ 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硬结
三不要
❌ 随意拔除弹力袜/加压设备
❌ 让患者长时间蜷缩侧卧
❌ 擅自停用抗凝药
四、出院后防栓延续:别让风险带回家
术后1个月内:
遵医嘱逐渐增加步行训练
长期预防: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戒烟戒酒,避免长途飞行时久坐。
住院防栓,是一场医、护、患的“协同战”。多一次翻身、多一份观察,就可能避免一场灾难。
转发给住院的亲友,让关爱从科学预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