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系统的疾病中,潜藏着一个名为“螃蟹”的疾病——多发性骨髓瘤(MM)。这个以高钙血症(Calcemia)、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lesions)四大症状首字母CRAB(螃蟹)命名的疾病,以其高发性、难治性和易复发性,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让全球50万患者深陷“蟹钳”之痛。

早发现
当中老年人开始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警惕

不明原因骨痛:严重时出现病理性骨折。
乏力、头晕,活动耐力下降,化验发现贫血,但排除营养性贫血。
反复感冒、发热等,血液生化检查发现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增高。
尿沫增多,颜面及下肢水肿明显,化验发现白蛋白水平降低。
食欲缺乏、嗜睡、反复鼻出血,化验发现血钙升高。
病理性骨折、截瘫等,经过CT/磁共振检查发现脊髓压迫。
反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等情况。
当发现以上情况时,请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
早诊断
怀疑骨髓瘤时
应首先完善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其次,还应该进行M蛋白定量的评估,包括血清蛋白电泳、24h尿轻链定量,必要时完善血清游离轻链。
高度怀疑时,骨髓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规范治疗
输血、抗感染、降血钙、降尿酸、骨病治疗等,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可行血液透析。
化学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经典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美法仑、阿霉素、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另外,也可根据病情进行局部放疗。

靶向治疗药物像精确制导的导弹,精准打击骨髓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它针对特定分子和信号通路,以减缓或停止癌细胞的生长,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单抗类药物如达雷妥尤单抗、SLAMF7单抗-埃罗妥珠单抗等。
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攻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经有效的诱导化疗后采集患者的干细胞进行冻存,然后用高剂量的化疗药物杀死骨髓中的癌细胞,最后将储存的干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通过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可能。
多发性骨髓瘤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对它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有可能扼住这只“螃蟹”,让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