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治肥胖,拒绝负重前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已超过19亿,而中国成人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率16.4%。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作为内分泌科医务人员,我们呼吁:科学认识肥胖,早防早治,拥抱健康!
一、肥胖的危害:不只是“胖”那么简单
定义: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m²)。 此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以及内脏脂肪面积等,均为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全面了解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下表展示了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

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
代谢: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
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呼吸:哮喘、睡眠呼吸暂停;
消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胃食管反流病;
其他:骨关节炎,甚至增加肿瘤风险。
提醒:腰围超标(男≥90cm,女≥85cm)提示内脏脂肪堆积,风险更高!

二、科学防治肥胖:4大关键策略
1.饮食管理:
遵循“211餐盘法”:2拳蔬菜+1拳蛋白质+1拳主食,控油盐糖,戒含糖饮料。
小技巧:细嚼慢咽、饭前喝水、减少外卖。
2.运动处方: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搭配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
碎片时间:每天站立办公1小时,步行代替电梯。
3.心理调适:
拒绝“体重焦虑”,设定合理目标(每月减重2-4kg)。
记录饮食运动日记,用成就感替代压力。
4.医疗干预:
药物/手术:BMI≥27.5且合并并发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或代谢手术。
内分泌科作用:排查甲减、多囊卵巢等疾病性肥胖,制定个性化方案。
三、特别提醒:这些误区要避开!
1.节食减肥:极端节食易反弹,损伤代谢。

2.局部减脂:脂肪消耗是全身性的,科学运动+饮食才能塑形。

3.迷信减肥药:网红产品可能含违禁成分,引发心脑血管风险。

让我们携手,告别“负重”,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