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院庆

当前位置: 首页90年院庆 → 正文

90年院庆

当前位置: 首页 > 90年院庆 > 正文

逐梦而行---我的规培之路

发布日期:2021-11-12    作者:王梅蕊 住培医师    来源:     点击:[]

我叫王梅蕊,来自潼关县人民医院,是渭南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级住培医师。

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对于我来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梦想就是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不再过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当来到他乡,开始自食其力、领到第一份工资,我的梦想是学以致用、成家立业、居有定所……一路走来,当小小的梦想一一实现,猛然回头,才发现自己已到了不惑之年。

曾经,我有一个深埋心底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不负自己四年的医学学习经历。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碎的生活事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内心的感受。终于,有一年,一个偶然事件让我放慢了脚步,停下来思考,脑海里闪现最多的念头是,决不能等到我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没来得及干自己想干的事而抱憾终生。于是,在周围人错愕的目光中,我重新抱起已经丢下近二十年的课本,开始复习。在复习考试的那一年,我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活动,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我对女儿说,妈妈要用两年的时间,把过去二十年荒废的学业补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我以490分的成绩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也创下全县卫生系统医考成绩最高纪录。

人常说“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走上临床岗位,我深感并不是有一张执业医师资格证就能干好临床工作,毕竟,人命关天,容不得丝毫马虎和一知半解。于是,在女儿高考之际,我报考了陕西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被渭南市中心医院全科规培基地录取,成为这一届年龄最大的规培生。在送女儿进入大学校门的第3天, 我也踏进了渭南市中心医院,开始了为期3年的规培生活。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转瞬即逝。

我们这一级共33人,我这一组共五人,除了一名女生是80年代末出生,另一名女生和两位男生都出生于90年代,其中两个男生是当年的临床医学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与我相差了近20岁。一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之间好像没有了年龄差距,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每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相互探讨疑难问题,好多时候,为了一个疑问,几个人一起翻书,查阅资料,解开心中一个个疑惑。

消化内科是我轮转的第一个科室。犹记得初到科室,病历不会写,医嘱不会下,一头懵。一线王亚婷老师手把手教我如何使用系统,一周时间,我就开始独立接诊病人。记得那个夜班,抢救一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患者,平生第一次见到患者呕血从口中喷射而出,哗啦哗啦一盆接一盆,我们彻夜未眠,终于在黎明时分张婉丽老师为患者实施了内镜下治疗.我们最初以为是恶性肿瘤破裂,所幸患者是贲门黏膜撕裂,一周后好转出院。忘不了我们的二线雷雅莉老师多少次下了夜班又去上门诊的辛苦;忘不了郭剑老师趁工作之余给我们“加餐”,讲肝硬化腹水、黄疸、消化性溃疡等诊疗新进展。郭老师善于分析每一种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而不仅仅是治疗原则。出科考核时王宇晖和刘丽平两位主任亲自考核接诊能力和SOAP病历书写,当场点评,既是考核,也是对我们进行现场培训,受益匪浅。

在神经内科,连续3个病人腰椎穿刺都没有成功,我郁闷到怀疑人生。幽默、风趣的崔慧敏老师说,姐,没关系,放心弄,我刚开始两个月都没有穿刺成功。我知道这是老师鼓励我才这样贬低自己。有了老师的鼓励,第四个病人,我气定神闲了许多,最终,在崔老师手把手指导下,调整进针角度,终于穿刺成功,二线宋艳玲老师在一旁用手机给我们记录下了珍贵的影像。忘不了夜班时崔老师最爱吃的香辣爆炒花生米;忘不了跟原向军老师上门诊,手把手教我神经系统查体,指导我面神经炎的最新诊疗指南。

呼吸科轮转期间,我们好似被“水淹”了。那几天,各种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特别多,基本每天都有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操作。在赵静老师的指导下,我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个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学会了根据化验单分析胸液性质,以及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是否贴近胸壁,如何调整引流管深度、如何处理引流不畅等问题。看着一个个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忘不了康军英老师拿着一张张肺功能报告、血气分析单,给我们逐项讲解,我第一次看懂了流量-容积曲线。

全科医学科是我们的全科之家,也是对我们要求最严格的科室。自己主管的每一个患者,从入院接诊、医嘱下达、病历书写、病程记录,到办理出院,全部由住陪医师独立完成。苗娟妮老师是比较佛系的一位老师,与刘燕主任的雷厉风行形成鲜明对比。跟苗老师查房,对患者温存、关爱有加,对我们指导犹如涓涓细流,慢慢浸透。最令人紧张的是每周的主任查房,床旁汇报病历,从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到查体、检查、检验结果分析,以及治疗情况,存在问题,全部要求不看病历口头汇报,也就是背诵,还要回答刘主任提出的相关问题。正是在主任的严格要求下,我在全科医学科懂得了什么是“以症状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思维模式,并在张艳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自己主管的一位“乏力待诊”患者为例,做成PPT参加了规培生每月一次的全院性病案讨论。

印象深刻的心血管内科,李军农主任儒雅谦恭,温润如玉,抓大放小,不拘小节。记得多少次早上交接班,李主任亲自到医生办公室喊大家去参加交接班,看着每个人忙碌的样子,估计他也是不忍心催促。跟着李主任查房,我看到了一位医疗界大咖与普通患者的犹如邻人般的互动,细致地查体、温和的话语、亲切的肢体语言,在李主任身上,我更多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懂得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的深刻内涵。忘不了杨蓓老师帮我分析每一份心电图,特别是识别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这是与死神抢时间呀!忘不了接诊第一位急诊PCI患者,杨蓓老师指导我怎样下医嘱,哪些措施是必须的,哪些药物是禁忌的,让我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原则。忘不了快下班时,一位患者的陪人胸痛,我跟赵向利老师到病房,做了一份心电图提示肺栓塞;忘不了齐浩明老师拿着心电图给我们分析房颤及其治疗原则,还有那一份独特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忘不了王焕老师在示教室给我们进行心电图小讲课……

内分泌刘莲叶老师让我认识了什么叫胆大心细、精益求精、善于钻研。期间我们收治了一位年仅30岁的男性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院时血钾仅1.6mmol/L,异常烦躁,家在外地,身边没有陪人。刘老师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决策,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措施,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每周跟着刘老师上门诊一次,患者大多数都是慕名而来,基本上都是老病号,对于每一项甲功报告单,刘老师都认真分析,对患者的用药调整细致入微。在我以前的认识中,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每天的用药量应该是固定,从刘老师这里,我懂得了根据患者甲功情况,每周七天,并不是每天用量都一样。例如,可以每周一至周五一个用量,周六、周日另外的用量,或者每天用量不同,交替使用,甚至一天两次的用量也各有不同,等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更是细致,每天早上查房,刘老师给我们分析前一天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让我懂得了胰岛素治疗最基本的“水涨船高,水落船低”原则。洒脱不羁的丁小炼老师,每次查房提问总是切中要害,让人始料不及,回去赶紧翻书、查资料。胡田颖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净是干货,三言两语就把妊娠期甲减的诊断和治疗讲透彻,终生难忘。孙志斌老师刚从华西医院进修回来,给我们分享了一次内分泌盛宴,尤其是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刷新了我的认识。

回顾一年的规培生活,有辛劳、有欢乐,更多的是收获。我由衷地感谢原单位的领导,能支持我出来学习。由衷地感谢渭南市中心医院的所有老师,无私地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感谢一起规培的小伙伴们,因为你们,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似乎又回到了激情澎湃、求知若渴的学生时代。

更应该感谢国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像我一样的更多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对个人来说,这是自我的提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若干年后,同质化的医务人员分散在城乡村落,必定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庆幸,我赶上了这个能让梦想绽放的时代。我将继续逐梦而行,不负韶华,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