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清晨,我踩着朝阳迈入了渭南市中心医院的大门。吃完早餐,打开仪器,深吸一口气,随着面板上的时间准时跳转到8:00,呼叫器喊出了第一个病人的名字。自此,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我检查备用物品时,检查室门口走来了一位颤颤巍巍的老爷爷。他一边将手里的检查单伸向我,一边念叨着:“大夫,你看我这是不是要憋尿呀?”我赶忙快步上前,一手扶住他,一手接过检查单,核对完姓名和检查项目后,在老爷爷的耳边回答:“爷爷,您这个项目就是需要憋尿的,这样检查得更清楚,您现在有尿意吗?”老爷爷听完我的话,遗憾地说:“哦,那我还没有喝水,现在没有准备好。”“那您就先喝您带的水,喝一会儿,不累的话,稍微走动一下,准备好了还是来这里找我做检查。”说着,我便将老爷爷扶着送到了候诊区。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这样的对话和场景在我和这位老爷爷之间发生了数次。终于,在临下班的时候,顺利完成了老爷爷的检查项目。在我扶着老爷爷向检查室外走的时候,老爷爷看着报告单上检查医师的名字,也凑到我的耳边问到:“杨大夫,今年多大了?家是哪儿的呀?”我们就这样拉着手,一边聊着笑着,一边走向候诊区。
将老爷爷安置好之后,回检查室的路上,科室的老师问我到:“小杨,你亲戚来看病?”“我亲戚,没有啊?”我疑惑地回答。老师又说:“刚才你拉手的不是吗?”我恍然大悟笑了笑:“哦,你是说那个老爷爷啊,那是我的病人,嘿嘿。”
回到检查室的那一路,我都格外开心。或许是因为老师对我这种行为间接的肯定,或许是因为那位老爷爷温暖的笑容,或许是因为我想起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许是因为共产党员最常说的那句“为人民服务”,又或许是医生最常用的座右铭里那句“常常去帮助”。
我想,最开心的可能是因为我做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