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医院文化 → 正文

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医院文化 > 正文

【院庆专题:我与渭医的故事】传承---师与生

发布日期:2024-10-10    作者:麻醉手术科 张甜    来源:     点击:[]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2008年8月,我怀揣着青春的激情、承载在白衣的梦想来到了渭南市中心医院这片热土,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在麻醉手术科我遇到了在渭医的第一任带教老师——王永明老师。我称他为王叔,他叫我大侄女,从此开启了我们的师徒之路。王老师是一名老党员,做事认真积极,一丝不苟。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严于律己,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榜样的力量。

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常说:我们就是一名比普通还普通的麻醉医生,我们的职责就是服务患者,保障患者安全、无痛的完成诊疗活动。看似简单的这4个字包含了全面的知识、过硬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快速的判断和综合的施救能力,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

他常说,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管理,再到术后随访要做到严谨、细致,我们的任何一个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对患者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患者,重视我们的每一项操作。麻醉工作中有很多的技术操作,消毒刷的每一次划过、进针的每一个角度、气管插管的每一个步骤、深静脉穿刺的每一次置管都留下了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从一开始的手把手带教,到后来的离手不离眼,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步步成长,成为了可以独立完成麻醉工作的小麻花,内心充满了骄傲。

我深知这里承载了老师的期望、蕴含了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之后老师不幸患食管癌,在做完“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仍然回到工作岗位,手术中常拿自己的疾病安慰患者,“我不是好好的,还回到了工作岗位了”。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休息游玩,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他告诉我:他在这里很安心。虽然他已离世,但他对患者的豁达、共情以及对工作的热爱让我对自己从新审视,对这份工作有了更高的职业责任感。

身在渭医,我很幸运,因为这里有着很多向王老师一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倾尽所有教导我们的老师。心内科轮转期间,看到李军农主任每次查房时总是弯着腰、握着患者的手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耐心做出解答。让我感受到了医生不仅仅是生物、技术的职业,更多的是人文关怀温暖的职业。

我的带教老师侯江红,人称拼命三娘,无论身处何处、手术多晚,只要是患者需要,她都随叫随到。常常看到她在椅子上坐着就睡着了,她太累了。从她这里我看到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奉献的精神,为患者全心全意的付出,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师。

一次夜间值班,遇到小肠大面积坏死的患者,非常棘手,史和平主任拖着带病的身体凌晨三点赶到手术室,为患者实施手术,他说:虽然这次手术及其复杂,风险极高,但要为患者的生命搏一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拼搏的力量,敬畏生命的力量。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职业信仰、渭医精神。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渭医成为了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2019年麻醉科专业基地申报成功,我也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带教老师。一开始对于身份的转变是有些迷茫的。这时关新江主任带领大家逐字的学习教学大纲、不断揣摩教学内容和标准,力求教学工作标准化、同质化。对于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件、技能操作的流程逐一审核,保证授课质量。他常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夯实业务,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的住培带教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不断地参加培训和交流,我也逐步成长。从最初的单一输出式教学到现在的翻转课堂、miniBOX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从一开始的技术教学到现在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思维转变,这个过程虽充满艰辛,但我和学生都收获满满。

如今,我逐渐褪去青涩,成为了一名成熟的带教老师。但是在带教的过程中,我依然常常给学生们讲起很多关于老师的故事。讲述他们是怎样教导我要敬畏生命、爱岗敬业、讲述他们如何热爱这份事业、无私奉献,讲述他们教会我遇到这样的病情怎样处理。讲述他们告诉我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渭医人的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