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一封患者家属手写的感谢信正被医护人员珍重传阅。信纸上的字迹力透纸背,记录着一段生死边缘的守护故事,更承载着医患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共鸣。

与死神赛跑的20个日夜
2025年7月23日,武先生突发神经系统疾病被紧急送医。急诊科与神经外科一病区开启“生命绿色通道”,一场多学科协作的救治战役就此打响。赵金安主任团队在急诊检验数据中精准捕捉病情信号,魏栋辉副主任主刀的手术为患者赢得生机。期间,王阳医生每天用“病情说明书”般的细致讲解,为焦虑的家属拨开迷雾。“从入院时护士们的专业安抚,到医生们每个关键决策的清晰解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家属在信中这样写道。
护理团队的温暖叙事
在这段救治故事里,丁艳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用专业与温情写下了动人注脚:杨洋护士对患者体征的敏锐判断,郭晓婉护士的守候承诺,张媛护士的耐心微笑,梁硕护士护理操作的行云流水,曹微护士物理降温方法的倾心指导,还有实习护士南雨露亲手搭配的康复祝福鲜花......这些看似细碎的温暖,都是患者口中医护工作者对职业精神的浪漫诠释,构筑起患者康复路上最坚实的精神支撑。
医疗人文的生动实践
这封感谢信折射的,是渭南市中心医院“技术为基、人文为魂”的诊疗哲学。神经外科一病区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格言转化为具体实践:查房时多停留的3分钟病情解释,护士站随时可取的康复指导手册,患者情绪波动时及时的心理疏导......这些细节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医患信任的江河。

“谨以此信铭记这份生命的托付之情”,家属在信末的这句话,恰是对医护团队最好的褒奖。纸短情长,道不尽医患间的双向奔赴;初心如磐,锚定着护佑健康的永恒航向。在渭南市中心医院,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续写。当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交织成网,便是照进患者生命里最温暖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