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是年龄小于5岁小儿最常见的急诊就诊与住院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家长焦虑的常见原因。正是这种焦虑的情绪,导致对发热过度治疗。只有正确的认识儿童发热,才能科学退热。
发热并非一种疾病,事实上,它是一种有助于机体对抗感染的正常生理反应。发热可以阻止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升高及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辅助急性期反应。这么看来,发热并非坏事,而是对孩子有利的身体防御反应。但是家长们通常都有一种要求——保持患儿的体温“正常”。许多家长在低热甚状态下给孩子使用退热药物。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都给予了孩子不恰当剂量的退热药物,约15%的家长会给予孩子超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感染性疾病是患儿发热的最主要原因,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在我国三级医院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患儿发热的首位病因。
我国2016版《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美国儿科协会指南《儿童发热与退热剂临床使用》均提出物理降温不能改善患儿舒适程度。主要原因为:1.虽然在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2.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温水擦浴+退烧药能有效的防治高热惊厥的发生;3.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可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寒战、交感神经兴奋、最主要是引起不舒服;4.酒精擦浴可导致孩子昏迷或死亡,应禁止使用。只有孩子在对退烧药过敏、不耐受、呕吐(无法服药)的情况下才进行温水擦浴。
16版儿童退热指南明确推荐腋温≥38.2℃(口温38.5℃, 肛温39℃)使用退热药,同时多个指南均强调,将儿童不适感作为用药的主要指征,即在儿童发热并出现不适时,如哭闹不止、易激惹、活动能力差、睡眠受到影响等任何一个情况,应该使用退热剂退热。
儿童退热可以使用的安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者在使用时有一些差别。布洛芬的给药剂量为5-10mg/kg.次,间隔6-8小时可以使用第2次,24小时不超过4次。需要注意,小于6月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儿禁用,由于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儿。
对乙酰氨基酚的给药剂量为15mg/kg.次,间隔6小时可以使用第2次,24小时不超过4次。需要注意,大于≧2月龄才可使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禁用。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两种退烧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是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氨酚美敏混悬液等。因此服用前要仔细核对药品成分,避免超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适度发烧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功能,是人体对抗病原菌的正常反应。家长不要期望医生用一次“特效药”就能让孩子再也不烧。正确的做法是,调节自我的焦虑情绪,科学的使用退热药物,积极的观察孩子状态,适当的补充水分,您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