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近些年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引起全球女性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55岁。近20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更多的医疗保健、医疗检查,使患者发现和确诊。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清,大部分为雌激素依赖型,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状态,继而发生癌变。
①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等。
②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又称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③不孕不育;
④卵巢肿瘤:一些卵巢肿瘤可产生高水平雌激素
⑤外源性雌激素: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达5年以上,则发生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10-30倍。
⑥遗传因素:20%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家族史。
⑦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运动、饮酒、吸烟可能相关。
⑧其他:长期服用他莫西芬或来曲唑等药物使用者;林奇综合征等相关遗传疾病病史者;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基因携带者。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健康体检或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
②阴道出血: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月经不调而被忽视。
③阴道异常排液:早期为少量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可有感染、坏死、排出恶臭脓性液体。
④下腹部疼痛。
⑤腹部包块等。
⑥晚期有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癌?
①血清肿瘤指标物(CA125,CA199,HE4等)
②影像学检查B超、MRI、CT等。
③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依据。宫腔镜检查(直视下可发现微小病灶,对子宫内膜进行定位活检或可疑病灶切除,诊刮活检准确率接近100%)。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
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辅以放疗、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病因尚不明确,不能完全预防,因此,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女性出现水样白带或血性白带、月经紊乱、不规则阴道出血、排液、下腹疼痛等不适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检测
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检测,有助于分子分型,评估预后;有助于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有助于指导晚期/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每一位女性,都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识别疾病并积极处理。健康生活,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高脂肪及热量食物,养成运动好习惯。定期体检,早期筛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将“子宫内膜癌”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