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渭南市中心医院门诊部联合疾控科、儿科,从近期高发“手足口病”“热射病”切入,在儿科门诊开展第四十二期门诊健康大讲堂科普讲座。
疾控科于欢欢对什么是手足口病,其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特点和危害,及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等六个方面做全面系统讲述。通过讲座,普及当下高发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让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有了科学认知。
每年的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3岁以下幼儿为重症病例好发对象。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直接接触病例的粪便,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可引起感染;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过的水或食物亦可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致病。
手足口病感染后会出现早期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感冒、流涕等,体温超过38.5℃,手、口、足、臀会出现零散的椭圆形红疹,口腔粘膜、上颚、舌面出现小疱,后续会发展成溃疡。溃疡导致的疼痛,会影响孩子饮水、吃饭,严重者可由此引起脱水。
那么,手足口病如何预防,防患于未然呢?需牢记“15字要诀”:勤洗手、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吃熟食。同时还应及时接种疫苗,做好家庭卫生和消毒。
儿科主管护师鱼宇针对近期频频刷屏的“热射病”,进行视频宣教,提高家长对中暑的防范意识,对于防治疾病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儿童(特别学龄前儿童)中暑风险高于成人,除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素,还包括儿童特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学特征,如血管循环低、出汗率低等原因。
那么,发生儿童中暑热射病怎么办?
迅速将儿童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头偏向一侧,多喝水,最好饮用运动饮料或含盐液体,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和矿物质。
全身可用温凉的湿毛巾擦拭,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
昏迷及抽搐者,头偏向一侧,不要强行喂水进食,以免发生呕吐窒息;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予以心肺复苏。
及时拨打120,在送医过程中,仍要继续降温散热。
儿童如何预防中暑?
一是避开高温时段;二是要做好遮阳防晒;三是要保持室内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