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病毒和细菌也随之活跃,流行性腮腺炎亦进入高发期,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5-15岁儿童是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每年3至7月份、10月至次年1月份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时间。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到腮腺肿大后2周内均具有高度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够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妊娠早期可透过胎盘感染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三、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症状有什么?
1.腮腺肿胀:这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的症状,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四周肿大,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触摸时有弹性感及触痛。先一侧腮腺肿大,1-4天后另一侧也会相继肿大,腮腺肿大可持续7-10天,随后逐渐消退。
2.发热: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40℃,发热时间可持续1-2天或更长,同时伴随着头痛、乏力等症状。
3.食欲不振:由于腮腺肿胀和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4.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四、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治疗
未曾患腮腺炎且未接种麻风腮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均属于易感人群,通常在接触病人后2至3周内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性免疫,甚至终身免疫。

若患处疼痛难忍,可去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剖成薄片,贴敷于患处。
药师提醒:
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无效!流行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通常1-2周自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春季做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猕猴桃)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减少压力。感染后科学护理、及时识别重症信号,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关键。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务必第一时间就医!
参考文献:
郭凌超,杨莉.流行性腮腺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1,(02):78.
[2]李俊香.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4):3982-3983.
[3]张辉,刘继锋,龚建仁.陕西省西安市2006~201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暴发疫情及处置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22(03):289-292+297.DOI:10.19914/j.cjvi.2016.03.013.
[4]周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5):826.DOI:10.16281/j.cnki.jocml.2017.05.025.
[5]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赵霞,秦艳虹,董盈妹,周涛,杨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