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代人慢性自杀的三种方式:专家荐股、微信养生、百度看病。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水一百度开,人一百度癌。起初啊,我对百度看病还没有这么大感触,直到有天早上起床我肚子疼,顺手拿起手机一百度,早上起床肚子疼是怎么一回事,底下众说纷纭:考虑十二指肠溃疡、怀疑胰腺炎,胃癌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百度看病也太不靠谱的吧,还是得到医院来。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群众来医院看病都十分满意,所以传播《健康渭医》这样权威专业的医疗科普,挖掘医患背后的暖心故事,见证每一个渭医最美瞬间,对于宣传工作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善服务态度 提升就医体验”活动在全院如火如荼开展,我们宣传科团队也分组奔赴门诊、导医台、病房、手术室、医生护士工作站……一条新闻一条新闻地跑,一个字一个字的报道出全院关于改善就医体验的有效举措。我们及时开设专栏,更新就诊、义诊通知,帮助群众树立正确就医观念,全方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完成属于我们“渭医宣传人”的使命。
如何做好医院的喉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传递声音,那就离不开讲好渭医故事。
今年,由宣传科出版的《与生命对话》一刊中,汇集了大大小小的医患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主角是一位与介入科打了八年交道的癌症患者,他叫老石。
八年前,老石脸色蜡黄,来到感染科门诊,发现其肝脏占位,待排查。专家会诊后确诊为肝癌,自此,老石便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抗癌之路。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介入科医护人员担心老石,常常电话联系,有次询问还真出了问题。
不是以往的病情也不是新冠,是老石肛周脓肿卧床一周,下肢疼痛、肿胀乏力,久久不见好转。科室副主任何彤立即安排检查,发现是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考虑到老石身体情况和经济状况,何彤选择保守治疗。他早已习惯手术结束时、上班前、下班后定时定点看望老石,方便每天观察血凝和腿肿变化,介入科护士长白小爱也是病房的常客,常常看见她手把手教老石康复锻炼。经过医护团队10多天的尽心治疗,老石终于好转出院。
这一打交道,就是八个年头。老石和医护人员早已处成了朋友。
大家知道了老石的儿女们都常年在外打工,老石一把年纪,还得做家里的顶梁柱;大家也知道了老石有一个令他骄傲的、年年得三好学生的乖孙女,光是奖状就贴满了半壁墙;知道了这是一位踏实肯干、勤劳乐观的典型西北汉子,每天乐乐呵呵,将家里菜园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大家还知道,老石家里经济拮据,于是常把用不完的造影剂改用手推,就为了给老石省下交通费、营养费。
这不,这位八年的老朋友前不久才和白护士长通完电话,他和家人不止一次激动地说,“你们医生护士,真正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称呼,对待我们病人,真跟那亲人一样啊!”
好口碑是渭医人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好故事是有心人点点滴滴挖掘到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故事要敢吆喝。要敢吆喝,更要抓住闪光点吆喝。
说道抓住闪光点,那就离不开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
今年《最美渭医瞬间》摄影展上,有这样一组图,俘获了一众小粉丝。在它前面,总是站着一群小观众,那就是《生命礼赞》。
组图介绍了我院产科团队实施剖宫产的全过程。8:30分,手术准备,实施麻醉。9:10分,手术开始。9:20分,主刀医生迅速将刚出生的小宝宝递交给助产士,为产妇止血缝合。9:25分,助产士娴熟地为宝宝擦干身体保暖,消毒处理脐带……记录直到十点,医护人员护送产妇回到病房。
这照片的背后,是产科团队日复一日恪尽职守,是每年接生3000多小宝宝的付出。这照片的前面,是小朋友们好奇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是每一位年轻妈妈回忆生命最初始的模样。
2023年,是渭医发展的第92个年头。渭医之美,是九十余载奉献之美,是人文沉淀岁月之美,是渭医家人奋进之美,是涵养清风正气之美,是医患同心同德之美,是精神历久弥新之美。说到这里,你是否感受到了传播的美学、媒介的力量。用每一帧善于发现美、善于讲故事的镜头,邀请大家一起看见渭医、聆听渭医、品味渭医。
最后,与各位渭医家人共勉,助力健康中国、服务人民健康。